斷奶期是豬只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,也是容易出現應激、腹瀉、掉膘甚至死亡的時期。如何讓仔豬更好地度過斷奶期?征泰集團整理了一份斷奶仔豬飼養管理攻略,涵蓋環境、飼喂、防疫等環節,幫助仔豬順利過渡、提高成活率和生長速度!

1、斷奶前準備:打好基礎,減少應激
提前補料(教槽)
時間:5-7日齡開始誘食。
目的:讓仔豬提前適應固體飼料,減少斷奶后拒食。
方法:使用教槽料(如“嬰幼寶”)或專用誘食劑拌料飼喂,逐步增加喂量至斷奶前每頭累計400-700g。

逐步斷奶,移母留仔
推薦方式:逐漸斷奶法(減少哺乳次數,增加補料)。
操作:斷奶前3-5天減少母豬喂料量15%-20%,移出母豬,仔豬原圈留養3-7天,減少環境應激。
2、斷奶后飼養管理:重點防控應激與腹瀉
環境控制
項目 | 要求 |
溫度 | 3-4周齡斷奶:25-27℃,后每周降1-2℃,至22℃ |
濕度 | 60%-70%,避免潮濕或過度干燥 |
通風 | 保持空氣新鮮,避免氨氣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積聚 |
衛生 | 每天清理糞污,定期消毒,保持料槽、水槽清潔 |
飼喂管理
斷奶后1周內不換料:繼續使用原教槽料,逐步過渡到保育料(5-7天內完成換料)。
少喂勤添:斷奶后3-5天內限食,每天6-8次,每次喂7-8成飽,避免過食引發腹瀉。
加喂夜食:斷奶半月內每天多喂1-2次,防止仔豬因饑餓打架、不安。
保持飼料新鮮:夏季尤其注意防止飼料霉變,建議少量多次投喂。
飲水管理
提供充足、清潔、溫水,斷奶后飲水量與采食量成正比,直接影響生長速度。
定期檢查飲水器流速(建議500ml/min),避免堵塞或漏水。

3、健康管理:防大于治
疫苗免疫
斷奶后3-7天內接種豬瘟弱毒疫苗,必要時補免偽狂犬、圓環等。
腹瀉防控
飼料中添加益生菌、酸化劑、酶制劑等調節腸道菌群。出現腹瀉及時隔離,使用拌料藥物治療。
驅蟲與保健
斷奶后1周進行體內外驅蟲,提升飼料利用率。

4、行為管理與分群
固定采食、休息、排泄區域
通過誘導訓練(如驅趕排泄、定點撒料),1-2天可形成定位習慣,減少圈舍污染。
合理分群
按體重、性別分群,避免強弱混養,減少打架、應激。每圈建議10-12頭,密度適中,避免擁擠。

5、提升斷奶重與均勻度的小技巧
技巧 | 效果 |
產床補喂“嬰幼寶”液體奶 | 提高斷奶重,緩解超早期斷奶應激 |
斷奶后補充高維營養劑 | 調節免疫力,促進生長 |
使用誘食劑 | 提高采食量,減少掉膘 |
總結:斷奶仔豬管理“七字訣”
“溫、飽、干、凈、穩、少、勤”:溫度適宜、飼料充足、環境干燥、衛生干凈、過渡平穩、少喂多餐、勤觀察管理。


